国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控力度加大 |
|
解读 : 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审计署的调研讲话 |
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考察并座谈时这样强调: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为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有力保障……[详细] |
|
审计署严查或还会继续 |
据中国家电网查证,审计署此次公布的“2011和2012年度中央财政拨款”审计结果中空调企业骗补问题,针对的是2009年6月1日—2011年5月31日期间执行的节能空调惠民政策。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期间执行的节能家电推广政策,行业人士就曾曝料过企业的骗补问题。业界专家称国家相关部门很可能会继续对节能惠民骗补行为进行严查。……[详细] |
|
|
|
|
何以利国惠民的政策成了不法企业的敛财之道?弄虚作假又怎能通过层层审核?骗补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在于有漏洞可钻。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心切,仓促之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难免有漏洞。 |
|
|
我国“节能惠民工程”补贴采取的是一种间接补贴形式,即政府将补贴发放给企业,再由企业转给消费者,这本身就给厂商和经销商留下了操作空间。企业唯利是图,你有机会,我为何不利用呢?既拉动销量,又有补贴。而且,如果一个企业带个头,行业内的信息都是相通的,其他企业不这样做就是“傻子”了。 |
|
|
以前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也有企业被曝骗补,但处罚并不重,再次面临“诱惑”就很难抗拒。对于违规违法的企业,国家虽然视情节给予了惩罚,但目前惩罚的力度无法对企业形成实质性的约束。 |
|
|
如今有些地方连“家电下乡”补贴的余款都还没结清;有的地方是国家的钱拨下去了,地方财政“截流”了。从而造成打击企业骗补底气不足,助长了企业骗补的“歪风邪气”。 |
|
|
|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从补贴实施的情况来看,较好地实现了政策预期目标,拉动消费效果明显。但采用财政补贴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 |
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司二处处长安志蓉:通过这次审计,我们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核把关、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职责,落实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问责机制,严肃查处套取骗取和挤占挪用资金的行为。 |
|
|
|
|
|
“骗补门”背后 企业诚信问题被敲响警钟 |
|
任何“骗补”行为都可以归结为“诚信”问题。同样家电行业的此次事件也涉及到了厂家的“诚信”: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欺骗国家消费者。尽管调查结果出来之后,部分品牌企业还是在极力的解释原因。诚信是企业生产之本,做企业就跟做人是一个道理,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不40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认可,企业也是一样。骗取国家节能补贴的行为,是企业对国家政策的藐视,是自身诚信意识的缺失,是发展目光短浅的表现。 |
|
|
|